xh-1.png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6163银河介绍  > 企业文化  > 百年化工

以范旭东、侯德榜、李烛尘为代表的老一辈实业家、科学家,于 1914 年创建久大精盐、1917年创办永利制碱、1922 年创办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开创了中国化学工业的先河,奠定了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的基础。

一、久大精盐公司—结束中国百姓以粗盐为食的历史

1913年,范旭东受北洋政府委派,从欧洲考察盐政归来,决心先制精盐,再以盐制碱。经北洋政府盐务署批令准予立案,于1914年7月20日在天津成立久大精盐公司。1915年筹股5万元,在塘沽建设久大精盐厂。当时久大股东有各界名士相助,如黎元洪、曹锟、梁启超、蔡锷、冯玉祥等。久大精盐厂于1915年6月7日破土动工,同年10月30日竣工。1916年4月投产,同年10月5日,第一批“海王星”牌精盐正式在天津销售。1919年扩建东厂后,产量更高,获利更丰。1923年,为挽回国家权利,范旭东先生斥资收回被日本控制的青岛盐业,建立青岛永裕盐业公司。1936年华北形势岌岌可危,范旭东派员到淮北勘测厂址、购置盐田,1937年7月1日,久大公司大浦分厂正式开工制盐。

范旭东创办久大精盐公司打破了中国二千年盐票引岸独占专营的局面,从1914年创立经过20年的苦斗,久大精盐公司在沿海已拥有盐田10万亩、年产粗盐400万担,平均每人可吃到久大公司1斤盐。久大精盐厂的成功,不仅结束了中国人食用粗盐的历史,而且积累了资金和办厂经验,为永利碱厂的创立提供了条件。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1-1 梁启超手书股东名单,图1-2 久大老厂开工纪念(西厂1916.4),图1-3 久大东厂

image.png  image.png

图1-4 久大盐田,图1-5 久大股票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1-6 久大精盐生产场景,图1-6-1 久大压盐砖机,图1-6-2 久大包装室

image.png  image.png

图1-7 久大洁盐,图1-8 黎元洪为久大公司题词“凝池洒雪”

image.png  image.png

图1-9 久大公司办公楼,图1-10 海王星注册商标


二、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中国近代化学工业进步的象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进口洋碱减少,以碱为原料的沪、津等地工厂纷纷停工,由此激发了范旭东创建中国碱业的决心。1917年10月,盐务署批准工业用盐免税案。1917年11月在天津召开创立大会,筹集资金40万,拨用久大公司土地作厂基。1919年冬,永利碱厂破土动工。1920年9月农商部批准永利公司注册。1923年永利碱厂开工试车,1924年8月13日出碱,开创了东亚和中国制碱史的第一页。但由于为红碱难以销售。经侯德榜等人多方探索,对技术和设备进行改造,于1926年6月29日,终于生产出雪白的碳酸钠,范旭东将其命名为纯碱。“红三角”牌纯碱1926年、1930年先后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比利时国际工商博览会金奖,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从此奠定了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基础。1932年8月26日,永利碱厂烧碱装置正式奠基建厂,成为国内第一家烧碱厂。1933年,范旭东以“报国重任”为旨,筹资自办永利南京硫酸铔厂,1937年2月5日试车一次成功,为我国第一座规模宏大、设备先进、技术一流的综合性化工厂,由此造就了中国基础化工盐、碱、酸、肥比翼齐飞。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2-1 “范旭东将这次来信誉为创办永利之起点”信封背面,图2-2 财政部宋子文签署的训令,图2-3 永利公司执照

image.png  image.png

图2-4 永利股票,图2-5 红三角商标

image.png  image.png

图2-6 三十年代初永利碱厂厂区,图2-7 永利全景

image.png

图2-8 永利职员大合影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2-9 永利碱厂生产设备压缩机,图2-10  1926年荣获美国万国博览会金奖证书,图2-11  1930年荣获比利时工商博览会金奖证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2-12 范旭东与李佐华一家合影,图2-13 永利烧碱厂,图2-14 永利铔厂高压部内景

image.png

图2-15 永利久大全景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2-16 碱车,图2-17 永利碳酸塔,图2-18 永利包装室,图2-19 永利锅炉房


三、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中国第一家私营科研机构

1922年8月15日,范旭东抱定“工业的基础在科学”宗旨,在塘沽创建了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为国内第一所私立化工研究社,孙学悟出任社长,这是我国近代工业史上一个成果丰硕、人才辈出、影响深远的研究机构。“黄海社”在永利碱厂开车伊始,针对技术上屡屡出现的问题边实验、边研究,先后参与解决了色碱、浓盐水除钙、镁离子精制等一系列难题,对“红三角”牌纯碱的诞生自是功不可没。1932年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块电解金属铝。1931年成立菌学室,开展对酒精原料和酵母的开拓、选择、研究,推动了中国菌学及酒精工业的发展。在艰难困苦中,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先后经历了塘沽、五通桥、北京三个时期,其研究成果遍及化工、医药、化肥、国防、金属、地质、食品等领域,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结合、轻工和重工共举、工业和农业并重,其研究论文、译文、调查报告均结集出版,有力推动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和传播。

今日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建筑保存完整,她已被列入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续向人们昭示着“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相信科学”的真谛。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3-1  1922年8月15日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成立,图3-2  1920年建成的久大实验室(黄海社前身),图3-3 黄海社无机化学实验室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3-4 黄海图书馆,图3-5  1934年3月10日,黄海化学工业社,图3-6  1942年黄海社在四川五通桥的菌学楼

image.png  image.png

图3-7 黄海社编辑的菌学特刊,图3-8 黄海小楼被列为全国第七批重点保护文物


四、四大信条—中国企业文化的先行者
  从1914年兴办久大精盐厂开始,到1926年生产出合格的优质纯碱,“永久黄”团体事业鼎盛发展。范旭东先生和领导团队明察秋毫,1934年3月20日,范旭东先生亲自在《海王》期刊上发表《为征集团体信条请同仁发言》的文章。在广大员工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范旭东先生亲自提炼制定了“永久黄”团体“四大信条”: 我们在原则上绝对地相信科学;我们在事业上积极地发展实业;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

“四大信条”全面、精辟地概括了“永久黄”团体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作风、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使“永久黄”团体同仁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信念标准。“四大信条”一经面世,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如潮好评,“四大信条”企业精神被誉为中国企业文化的鼻祖。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4-1  1934年《海王》旬刊征集团体信条报道,图4-2  1934年《海王》旬刊公布永久黄团体四大信条内容图4-3

image.png  image.png

图4-4 《海王》一览,图4-5 海王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4-6-1 永久篮球队,图4-6-2 永久篮球队,图4-7 怀瑛幼儿园


五、团体西迁—不辱国权的坚定意志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发生事变,日军大举侵华。范旭东抱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宗旨,坚决不与日寇合作。他率领千余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及家属南迁华西,创立华西化工中心,为保留中华民族化工种苗,演绎了中国化学工业发展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

1938 年,永利碱厂、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在四川五通桥重建“新塘沽”,久大公司在四川自贡重建运行。由于战时物资极度匮乏,建设永利川厂所需器材大部分由美国进口,范旭东采购200辆汽车组成长途运输队,开辟了滇缅运输线。“永久黄”团体工程技术人员,发挥聪明才智和技术优势,凭着强烈的爱国精神,以百折不挠的苦干精神,每天披荆斩棘、风餐露宿、日夜奋战、凿石移山,在人烟稀少、荒凉之极的土地上先后建设了纯碱厂、机械厂、发电厂、玻璃厂、耐火材料厂、深井工程处、煤矿等十几个单位,以应战时所需,支援抗战,维持入川员工生计。

为了铭记在永利川厂艰苦奋斗的岁月,1939年3月1日,范旭东提议将永利川厂所在观命名为“新塘沽”。永利员工将“新塘沽”三字雕刻在老龙坝葱龙山石壁上,为的是“燕云在望,以志不忘耳”。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5-1  1937年永久黄团体西迁,图5-2  1939年建设中的四川“新塘沽”,图5-3 永利运输队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5-4-1 国内政府颁发的货运特种护照,图5-4-2 蒋介石布告,图5-5 永利公司重庆运输处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5-6 侯氏制碱法中试装置,图5-7 新塘沽,图5-8 毛主席为范旭东题写挽词

image.png  image.png

图5-9 蒋介石为范旭东题词,图5-10 范旭东先生纪念荣誉奖章


六、侯氏碱法—中国近代工业技术进步得范例

“永久黄”团体西迁入川重建华西化工基地后,由于当地井盐价格昂贵,决定放弃苏尔维法而采用察安法,1938年8月,侯德榜率队赴德国考察察安法专利和设备采购,因为德、日暗中结盟,提出丧权辱国的条件,侯德榜决意自力研究新法制碱。

当时处于战争状态,材料、仪器极度短缺,试验进行得十分艰难。1939年春,范旭东将试验场所移至香港,由侯德榜在纽约遥控指挥。整个试验设定十几个条件,每个条件重复做30次,循环试验500次,分析了2000多个样品。经过不懈努力,使试验工作取得新突破。侯德榜制碱新法吸收了索尔维法和察安法的优点,既提高了原盐的利用率,又避免了索尔维法排除废液的麻烦,形成制碱工业与合成氨工业紧密结合的全新流程。1941年3月15日,在永利川厂厂务会上,范旭东将新法命名为“侯氏碱法”。

“侯氏碱法”的成功,开创了制碱技术的新纪元,为中华民族在国际学术界争得了荣誉,更在世界制碱技术史上树起一座丰碑。1953年7月1日,经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查,为“侯氏碱法”颁发新中国第一号专利证书。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6-1 侯德榜使用的文具,图6-2 侯氏制碱法简报,图6-3 侯氏制碱法实验装置,图6-4 联合制碱法实验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6-5 侯氏制碱法工艺流程,图6-6  1941年3月16日,永久黄联名发出的祝贺函,图6-7 “侯氏制碱法”荣获新中国一号发明证书



七、十厂计划—彰显远大抱负和创业激情

1943年,范旭东高瞻远瞩预测到日本侵略者必败的结局。为了这一天的早日到来,他亲自制定了“永久黄”战后恢复和建设化工十大工厂的宏伟规划。这“十大厂”包括:扩建塘沽永利碱厂;修复南京铔厂;完成五通桥合成氨厂工程;建设五通桥硝酸、硝酸铔及硫酸工厂;建设湖南株洲水泥厂;建设青岛食盐电解厂;建设株洲硫酸錏厂;建设株洲炼焦厂;建设株洲玻璃厂;建设南京新法制碱厂。十厂计划的建设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1945年5月1日,在多方努力下,范旭东代表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与华盛顿出进口银行签订信用贷款美金1600万的贷款合同,为复兴和筹划新建塘沽、南京等十大化工厂,以夯实和延伸民族化工事业。这是美国银行破例首次向中国私人企业直接贷款,开中国工业界引进外资之先河。

就在范旭东为实现中国化工十厂规划到处奔波之际,却因突患急性黄疸病,于1945年10月4日在重庆南园寓所去世。当时,正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主席得知范旭东先生的噩耗后,亲笔为范旭东先生书写了“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挽联。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7-1 国民政府对范旭东十厂计划的批复,图7-2 翁文灏给范旭东十厂计划信,图7-3 “十厂计划”建设计划表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7-4 与美国出进口银行签订信用贷款合同,图7-5 与美国出进口银行签订信用贷款合同(英文版),图7-6 国民政府对贷款合同的批复,图7-7 十厂计划资金使用情况报表


八、重获新生-走上发展新纪元

1949年1月17日,塘沽解放。刚获新生的永利碱厂厂房破旧、设备失修、资金周转极度困难,为保全中国唯一的化工命脉,尽快恢复生产,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视察,给永利碱厂以极大的支持。永久黄团体负责人侯德榜、李烛尘、李承干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首届委员,李烛尘先生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登上天安门,参加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党和政府实施多项政策对久大、永利两厂多方扶持,1950年8月给予永利碱厂一笔当时全国最大的企业信用贷款,累计投资贷款达563亿元。同时政府把久大、永利两厂的供销纳入国家计划。抗美援朝期间甚至停运军列,以保证永利碱厂运输,使濒临绝境的民族企业逐渐恢复了元气。

永利碱厂于1951年11月1日正式签订公私合营会议纪要,李烛尘代表永利向毛泽东同志递交合营喜报,永利碱厂成为中国首批公私合营的大型企业。1952年2月29日中国科学院于接管“黄海社”,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1955 年1月1日,永利、久大两公司合并更名为永久沽厂。永利碱厂实行公私合营后,通过两次扩建改造,生产得到快速发展。1960年纯碱产量达到31.8万吨,占当时全国总产量的近40%,成为中国制碱行业的重要支柱。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8-1 李烛尘(左起第四)参加开国大典,图8-2 毛主席1954年4月25日到永利视察,图8-3 刘少奇1949年到永利视察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8-4 永利职工欢庆新中国成立,图8-5 永利职工欢庆新中国成立,图8-6  1951年4月,永利碱厂职工为支援抗美援朝捐献“永利工人号”飞机一架。图为永利碱厂职工展示飞机模型参加国庆游行时的场景

image.png  image.png

图8-7 永利职工为抗美援朝捐赠工资的收据,图8-8 李烛尘向毛主席递送公私合营喜报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8-9  1951年永利庆功大会会场图,图8-10  1950年范旭东纪念碑揭幕典礼

image.png

图8-11  1952年6月23日,公私合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合营委员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