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h-1.png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6163银河介绍  > 企业文化  > 创业先贤

image.png

范旭东(1883—1945)  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永久黄团体创始人

范旭东,名锐,湖南湘阴人。著名爱国实业家、“永久黄”团体创始人、中国化学工业奠基人。1910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他崇尚科学、注重实业、尊重人才、讲究经营,历经坎坷,披荆斩棘,为中华民族化工事业奋斗三十余年。自1914年至1917年在塘沽创建久大精盐厂和永利碱厂;先后创建了青岛永裕盐业公司、江苏大浦盐厂、南京硫酸铔厂,从此奠定了以盐为本,酸、碱为两翼的中国化工的基石;1922年创办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1928年创办《海王》旬刊;1934年首创“四大信条”企业精神;“七 • 七”事变后,他带领“永久黄”团体南迁入川,创建华西化工基地,有力支援了抗战,保留了化工种子。1943年他亲拟“十厂计划”,以在战后大展化工宏图。1945年10月4日,病逝于重庆寓所。毛泽东亲书挽联“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蒋中正亲书挽联“力行致用”。


image.png

侯德榜(1890—1974)  世界著名科学家、永久黄团体创始人之一

侯德榜,字致本,福建闽侯人。世界著名科学家、世界制碱工业技术权威、中国化学工业奠基人之一。1916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2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应范旭东之邀,毅然弃革从碱,专事制碱技术。刻苦钻研十年,成功制造出“红三角”牌纯碱,产品两次荣获国际金奖。1933年在美国纽约出版英文版《纯碱制造》,将封锁70年的苏尔维法制碱技术公布于世;1937年主持建成世界一流技术的南京硫酸铔厂;1941年发明“侯氏碱法”,开创世界制碱技术新纪元。他自1935年首获中国工程师学会的荣誉金牌起,一生获得中外各种荣誉称号20多项。期间,他先后担任永利碱厂技师长、永利碱厂、铔厂和川厂的厂长、总工程师;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任化工部副部长等职。他为实施联合制碱法、发展化肥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1974年8月26日,逝世于北京。


image.png

李烛尘(1882—1968) 著名爱国企业家、永久黄团体创始人之一

李烛尘,原名华搢,湖南永顺人。著名政治活动家和爱国企业家、中国化学工业奠基人之一、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之一。1912年入日本东京工业大学。1919年入久大公司,先后奉派考察内蒙古、四川的盐碱工业和资源;先后任久大精盐厂、永利碱厂厂长,主管经营与人事及对外事务;创办了“永久黄”团体福利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团体内外环境;1938年被推为工厂内迁总负责人,使“永久黄”团体圆满安全撤至四川;1943年始,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1945年多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范旭东逝世后,继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副总经理和久大盐业公司总经理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对天津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抗美援朝、公私合营和工商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先后担任过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轻工业部部长、全国工商联主委、代理民建中央主委、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68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image.png

陈调甫(1888—1961)  著名实业家、化工专家和教育家

陈调甫,字德元,江苏苏州人。著名实业家、化工专家和教育家。1916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获硕士学位;1917年与范旭东等人进行纯碱小型实验成功;1918年赴美国进修,并受命在美国负责永利碱厂设计、订购设备和延揽人才,荐聘侯德榜等技术人才,功不可没;1919年回国,受命主持永利碱厂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和工艺调试;1923年侧重于企业管理工作,特别是建议打破惯用的工头制和主张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在我国工业管理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1933年又为南京硫酸铔厂复勘,提出厂址意见,得到采纳。从1917年到1937年,为永利工作20年,历任厂长、技师长、制造部长、视察长及实验室主任等职,为制碱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期间,征得范旭东同意,创办了永明漆厂,成为我国油漆大王。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化工部华北化工研究院副院长、天津化工学院副院长。1961年12月25日,逝世于天津。


image.png

孙学悟(1888—1952) 我国应用微生物的拓荒者、基础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孙学悟,字颖川,山东威海人。著名的化工专家,我国应用微生物的拓荒者、基础化学的奠基人之一,被同仁尊称“西圣”。1905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革命活动;1911年赴美留学,1915年取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1919年回国,曾任南开大学教授、开滦煤矿总化学师;1922年应范旭东之邀,毅然放弃开滦煤矿的高薪来到塘沽,出任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社长。他广聘著名学者,不限门类、不分学术派别、尊重个人志趣、自由选择课题。在他的领导和支持下,社务卓著,成为“永久黄”团体的神经中枢。三十年来科研成果累累,同时培养和团结了一大批优秀的化工科技人才。他重视技术推广和科学普及,该社的研究报告都汇集出版;创办《黄海》双月刊,编辑出版《发酵和菌学》特辑12卷。新中国成立后,他将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的仪器、资料等全部上交国家。他为中国基础化学工业献出了毕生精力。1952年6月15日,逝世于北京。